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葵山镇秧草地村一共有103户人家。2015年,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外从事园艺、绿化工作的刘东林回到了家乡,开始种植刺猬草、宝石草、绣球花、兔尾草等花卉。2020年6月,刘东林和他人共同成立了农业科学技术公司,
“我学的就是园艺专业,所以接触了干花产业后,就想把它带到家乡,带动乡亲们一起致富。”34岁的刘东林介绍,现在村里有三十几户人家在种植干花原材料,他的农业公司有20多名工人。
中午12点,在厂里负责分拣花枝的工人们拍了拍身上的灰,准时下班回家吃饭。49岁的皇老芬和丈夫从年初就在这里打工,公司距家只有10分钟不到的路程,中午休息一个半小时,他们回家做饭和老人一起吃了以后,还可以喂喂猪和鸡,晚上不加班的时候还能到玉米地里施肥、打药。
“东林这个小娃脑子好使,我们都跟着沾光。现在我们一个月可以休假5天,每天工作9个半小时,若需要加班,一个小时还有10元的加班费。我识字、负责记考勤,是90元一天,其他普通工人是80元一天。在家门口就有活计干,有钱可以拿,还能照顾老人跟孩子,我觉得特别好。”皇老芬说,以前两口子从年初忙到年尾,要是年成好,也只有两万多的收入,现在她一个人全年的工资就有两万多。家里今年试着种了一亩半的小麦,作为干花原料卖到厂里,还可以有两千多的收入。
小麦从粮食转变为干花原料价值可以翻三倍,村里的人尝到了甜头,陆陆续续都在地里种上了小麦。刘东林说,以后还打算引入更多品种,带动当地农户发展种植,要是经营得当,亩产产值每年可以有两万多元。
过去像小芦苇、大芦苇、拂尘这些曾经没有用处的植物如今都可以“废物利用”。负责收购的工人说,只要勤快点,光去山上收集这些野生茅草,一个人一天都能挣一百多元。
厂里忙的时候,村里一些六七十岁的老人也会来厂里把花枝带回家整理,轻松地挣一些零花钱。厂里的技术工,一个月最多的时候能拿到五六千的工资。因为疫情原因,曾经在福建、广州打工的村民都没有出门,选择在刘东林的公司干活。
新的问题来了。刘东林四千多平米的工厂是建好了,但是村子里的变压器和线路是十几年前就架设的,已经不能够满足现在的用电需求。刘东林和合伙人已经投资了两百多万元,要是再投资几十万元一台的变压器,对他们来说增加了成本,而且用电负荷也还没达到需要单独架设变压器的程度。
“我们的工厂对电压质量和持续供电要求很高。花卉排灌、仓库消防、花卉烘干不能离开电。”刘东林说,天气不好的时候,特别是冬天,花卉都一定要通过电烤棚烤干。但是建厂的位置距离村里的变压器较远,每次只要烤棚用着电,田里面就没办法灌溉,消防栓成了摆设,完全抽不上来水,安全风险隐患很大。
着急的刘东林拨通了95598热线,接线员告诉他秧草地已被列为2020年中央预算内农网项目,要不了多久就会增加一台变压器,分割原台区负荷,解决原台区供电半径长、线路末端电压低的问题。
2020年12月,南方电网云南曲靖师宗供电局投资23.46万元,在秧草地新装了100千伏安变压器一台,把四平线架到了该公司厂房门口,在公司正式投入生产前,提供了优质的电能保障。
“我们公司的发展建设得到了电力部门的全力支持,电杆架到厂门口,电表第一时间就帮我们装好。这些干花都是出口,产量慢慢的变大,现在电力很足,消防、排灌、烘干等我都不需要过多的担心,我们备用的发电机今年一次都没用使用过。”刘东林高兴地说。有了优质的电能供应,刘东林的干劲更足了,他先把自己工厂生产的干花、永生花卖到外地,展现家乡的美丽。
飞向蓝天的“卓玛”(身边的小康故事)“卓玛,飞机能飞多高啊?”“卓玛你去过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玛仿佛是村里的“明星”。 格茸卓玛的家乡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团结村。这个很多人没有坐过飞机的村子,却走出了一位在飞机上工作的女孩。 作为东航…【详细】
云南新增19例境外输入确定诊出的病例人民网昆明7月27日电 (符皓)据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7月26日0时至24时,云南无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定诊出的病例和无症状感染的人。新增境外输入确定诊出的病例19例、无症状感染的人3例。确定诊出的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的人解除隔离医学观察2…【详细】